晾晒衣服和书籍,珍惜季节
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,七夕节与农耕社会的节令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记载东汉乡村节令生活习俗的《四民月令》中记载,七月初七“俗有日晒经书衣裳之习”。东汉王充在《论衡》中解释了为什么选择七月初七晒书:“子日沐浴,使人爱书;卯日晒,使人白发。”他解释说,当时的人认为,七月初七日阳光好,霉菌能很快被太阳杀死,书页也容易晒到太阳。如果错过了这一天,阳光又不那么好,时间一长,书页可能还是晒不到太阳,甚至头发也会很快变白。
七夕节日期接近立秋,湿润多雨的夏季即将过去,凉爽的秋季即将来临,此时晒书晒衣,可防霉防虫。《世说新语》记载了几则与晒衣晒书有关的趣闻轶事。《排调篇》写道:七月七日,名士郝龙在自家院落里仰面晒太阳,有人问他在干什么?郝龙回答说:“我在晒书”——别人都是酒鬼,只有他满腹学问,可见魏晋名士的傲气。
有“晒”的地方就有对比。《世说新语》中还记载了一段关于晒衣服的有趣故事: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阮咸,很看不起晒衣服这种炫富之风。七月初七这天,邻居们的衣架上大都挂满了绸缎,阮咸却从容地用竹竿挑起一件破烂的衣服。别人疑惑地问:“你们干什么?”他回答:“我也不免俗,就是要告诉你们!”
晒衣晒书,历来是七夕习俗中的重要内容。唐代宫中设有晒衣楼,专供宫女七夕晾晒衣物。开元年间诗人沈全启在《七夕晒衣篇》中写道:“晒衣楼中宫中热闹,天上仙女坐红粉席。”今天读来,仿佛还能看到当时宫中七夕晒衣的热闹场景。
赏月拜星,祭祀牛郎织女
银河横贯夜空,无数颗星星中最亮的一颗是织女星。银河的另一边,织女星的东南方,有三颗星星,一大两小,排成一排。中间最亮的那颗是牛郎星。在星空下,人们搭起祭坛,摆上刚熟的水果和精致的手工艺品,面对明亮的星星和清澈的银河,默默地向织女星祈祷。
凉夜观月星辰,是七夕的一大乐趣。七夕是瓜果飘香的季节,用新鲜的瓜果蔬菜献给织女是再合适不过了。除了应季的瓜果蔬菜,七夕节最有名的食物就是巧果了。巧果是用油、面粉、糖、蜂蜜制作而成的。先将糖放入锅中溶化成糖浆,再加入面粉、芝麻,拌匀,铺在桌上擀薄,待凉后,再用刀切成长方形,最后折成梭子状的巧果胚,煎至金黄色即可。心灵手巧的妇女们还会将面团揉成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图案,增添情趣。
宫中庆祝七夕的排场更大,甚至还为七夕建了一座塔,称为“五彩塔”。高台不仅视野开阔,也方便观星。在中国传统的天宫图中,织女正东面有一组四颗星宿,叫建台。在人们的想象中,建台就是织女登高望远的地方。七夕之夜,宫女们登上五彩塔观星,与织女登建台看牛郎遥相呼应。人间七夕的趣味,也是天上故事的再现。
通过仰望月亮祈求智慧和更好的生活
以女性为主角的七夕节活动内容最为丰富的当属乞巧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“七月初七,为牛郎织女相会之夜。是夜,妇女们系彩线、穿七孔针,或在庭院中设酒、干肉、瓜果等设席,乞巧。瓜果上若有结婚珠,即为护身符。”乞巧的种类繁多,如抛婚针、结婚珠等,体现了妇女对心灵手巧的向往。
既然目的是求“巧”,那么女子针线活的主角“针”,自然就成了“乞巧”的主角。妇女们通过“穿针乞巧”、“抛巧针”、“浮针求巧”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巧的向往。其中,“穿针乞巧”是最早、最常见的乞巧方式。七夕之夜,年轻女子在月光下穿针引线,谁先穿好,谁就是“巧”。在月光下穿针引线,不仅需要灵巧,还需要好眼力。乞巧所用的针线也是特制的,线的颜色五彩缤纷。乞巧针也有双眼、五孔、七孔、九孔等不同规格,材质有金、银、黄铜、天然铜等,种类繁多。 据南朝顾夜王《地理志》记载,齐武帝曾用一楼为“穿针楼”,供宫女穿针引线。唐开元年间大诗人崔浩的《七夕词》也描述了当时京城长安七夕之夜家家乞巧、户户穿针引线、朝野共庆七夕的盛况:“长安城中月如丝线,此夜家家手执针线。”可见“穿针引线乞巧”活动的重要性。
女人向织女祈求机灵,织女是否回应她们的祈求则由喜蜘蛛决定。喜蜘蛛代表着女人希望得到织女的青睐。每年七夕节前,女人到处寻找蜘蛛,并把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。如果第二天打开盒子,发现蜘蛛网又大又漂亮,就意味着盒子的主人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女孩。因此,喜蜘蛛被祈求机灵的女人视为吉祥的象征。
宋代,民间文化空前发达,七夕节庆祝活动也愈加兴盛。据《岁诗杂记》记载,七月初一,人们便开始置办乞巧用品,乞巧市人头攒动,在七夕节前三至五天达到顶峰。七夕节当天,“乞巧楼”上张灯结彩,挂满了来自异域的“摩诃罗”,给七夕之夜增添了清新异域的气息。
无论过去还是现在,七夕节都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。对美好生活的具体想象随着时代而变化,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对物候、时节的珍惜,现代人和古代人是一样的。(作者:陈彤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生,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刘宗娣著《七夕节》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inawxsd.com/html/tiyuwenda/48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