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周炎
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,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、韧带、肌腱、滑囊、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、变性所致的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,是以肩部疼痛、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其病理特点是广泛性,即广泛疼痛、广泛功能受限、广泛压痛。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,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,以体力劳动者多见。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,所以此病又称为肩周炎。肩周炎在中医上称为漏肩风、肩周炎等。 肩周炎患者感觉有冷气进入肩部,也有的患者感觉冷气从肩关节内部往外走,故又称“漏肩风”。
由于“肩周炎”的定义不够准确,与病理改变存在差距,目前认为将其命名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更为准确,目前正式场合已不再使用“肩周炎”一词,而以“粘连性肩关节囊炎”代替。
目录
研究进展
在国内,很多医生甚至患者对“肩周炎”这个名字并不陌生,不明原因的肩部疼痛、活动障碍等,往往被归咎为“肩周炎”。其实,“肩周炎”并非简单从字面理解,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的定义,肩周炎是一种导致盂肱关节僵硬的肩部粘连性关节囊炎,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,肩关节各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减小,影像学检查除骨质丢失外,无明显异常。
本病的命名长期以来混乱不堪,早在1872年Duplay就使用了“肩周炎”这一名称,并被广泛引用。1934年Codman鉴于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下降,将其定义为“冻结肩”。1946年Neviaser通过组织活检发现此类病例存在肩关节囊挛缩,关节囊滑膜下层慢性炎症及纤维化,因而提出了“粘连性关节囊炎”的概念,并逐渐被广泛接受。目前国外文献多采用“冻结肩”或“粘连性关节囊炎”等名称。
“肩周炎”这一名称在国内仍被广泛使用,由于其字面含义和专业化程度较低,常被误认为是引起肩部疼痛的肩关节周围疾病的统称,导致很多肩痛患者被误诊为肩周炎。与肩周炎混淆的最常见疾病有“肩周炎”、“肩袖损伤”、“盂唇损伤”等,而上述疾病在治疗方法和预后上存在很大差异,延误了肩痛患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。
综上所述,肩周炎是一种特殊的肩关节囊疾病,并非肩关节周围不明原因的肩痛的统称,更准确的名称应为“冻结肩”或“粘连性肩关节囊炎”。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,其流行病学、病理生理及治疗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原因
1. 肩部原因
①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基本因素为软组织退化,抵抗各种外力的能力减弱;
②长期过度活动、不良姿势造成的慢性损伤是主要诱发因素;
③上肢创伤后,肩部固定时间过长,造成肩部周围组织继发性萎缩、粘连。
④急性肩关节挫伤、拉伤后处理不当等。
2. 外肩因素
颈椎病、心脏、肺、胆道疾病等引起的肩部牵涉痛,由于原发病长期未愈,导致肩部肌肉持续痉挛、缺血,形成炎性病变,转变为真性肩周炎。
根据成因,肩周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。肩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,其关节囊比较松弛,关节的稳定性多靠关节周围肌肉、肌腱、韧带的强度来维持。由于肌腱本身血供较差,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,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频繁,周围软组织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、挤压,所以容易发生慢性劳损,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。
病理
肩关节周围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,包括:
①肌肉和肌腱。可分为两层,外层为三角肌,内层为冈上肌、冈下肌、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块短肌及其组合肌腱。组合肌腱与关节囊连接紧密,像袖子一样附着在肱骨上端,称为肩袖或肩袖。肩袖是肩关节运动时承受力最大的结构之一,容易受到损伤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自关节盂上方,穿过肱骨结节间沟的骨纤维隧道,此段易发生炎症。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起自喙突,穿过盂肱关节内侧前方至上臂。受炎症影响时,肌肉发生痉挛,影响肩关节的外展和伸展。
②滑囊。有三角肌下滑囊、肩峰下滑囊和喙突下滑囊。其炎症可与邻近的三角肌、冈上肌腱和肱二头肌短肌腱相互作用。
③关节囊。肩关节囊较大且疏松,加之肩关节活动范围大,易受伤。上述结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内外增生、粗糙、粘连,引起疼痛、功能受限。后期粘连变得很紧,甚至与骨膜粘连,此时疼痛消失,但功能障碍难以恢复。
临床表现
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,左侧多于右侧,两侧可依次发病。多见于中老年人。逐渐在肩部某一部位出现疼痛,与运动、姿势有明显关系。随着病程延长,疼痛范围扩大,累及上臂中部,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。若要加大活动范围,则出现剧烈、尖锐的疼痛。严重者患肢不能梳头、洗脸、扣腰带。患者夜间因翻身、活动肩部而痛醒。早期患者尚能指点痛点,但后期范围扩大,疼痛感似来自肱骨。肩周炎患者主要有以下表现:
(1)肩痛: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,多属慢性。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变为突然剧痛,或刀割样痛,且呈持续性。疼痛常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而加剧,疼痛可蔓延至颈部及上肢(特别是肘部)。当肩部不慎受到撞击或拉扯时,常可引起撕裂样疼痛。肩部疼痛白天较轻,夜间较重。多数患者常诉后半夜痛醒,无法入睡,尤其无法向患侧平躺。这种情况在血虚患者中更为明显。若疼痛是由受寒引起的,患者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。
(2)肩关节活动受限: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,尤以外展、上抬、内旋及外旋活动受限最为明显。随着病情进展,由于长期不用,造成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粘连,肌力逐渐减退,加之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,使肩关节各方向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。肩关节外展时,出现典型的“抬肩”现象,尤其在梳头、穿衣、洗脸、手放腰等动作时,更易发生。严重者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,屈肘时手不能触及同侧肩部,尤其臂向后伸时,不能完成屈肘动作。
(3)怕冷:患肩怕冷,不少患者常年用棉垫裹住肩膀,即便是夏天也不敢让风吹到肩膀上。
(4)压痛:多数患者可感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,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沟、肩峰下滑囊、喙突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。
(5)肌肉痉挛、萎缩:三角肌、冈上肌等肩部周围的肌肉早期可发生痉挛,晚期可出现废用性萎缩,出现肩关节前突、上举困难、向后弯曲困难等典型症状。此时疼痛症状缓解。三角肌轻度萎缩,斜方肌痉挛。冈上肌腱、肱二头肌长头肌、短头肌腱、三角肌前后缘可有明显压痛。肩关节外展、外旋、伸展活动受限最明显。少数人亦有内收、内旋活动受限,但屈曲活动受限较轻。
(6)X线及实验室检查:常规X线片多为正常。晚期部分患者可出现骨质疏松,但无骨质破坏,肩峰下可见钙化阴影。实验室检查多为正常。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,普通X线片可显示肩部骨质疏松,或冈上肌腱及肩峰下滑囊钙化。
病程
根据症状的发展,原发性肩周炎分为3期:
诊断和鉴别诊断
详细询问病史是正确诊断的前提,需要了解患者发病初期,有无外伤、手术等诱发因素,症状持续多久等。如前所述,由于肩周炎的发病与某些内科疾病有一定关系,因此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、缺血性心肌病、糖尿病等。体格检查包括患肩外展、外旋、内旋的活动范围。肩周炎患肩在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均明显减少;了解肩关节外展、外旋、内旋的肌力。肩周炎肌力虽无明显减少,但活动范围受限常影响评估。肩周炎的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,但最好常规拍摄肩关节前后位片、腋窝片、冈上肌出口片,以与其他相关疾病相鉴别。
引起肩痛的常见疾病有肩峰撞击综合征、肩袖损伤、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、盂肱关节病等。颈椎疾病、颈神经根或臂丛神经受累也可引起肩痛。与肩周炎不同,上述疾病中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通常不会明显减少。
对待
肩周炎的治疗有两个主要目的: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性。
缓解疼痛,缓解关节僵硬
缓解关节僵硬、恢复关节活动的治疗包括:①麻醉下手法松解,即在麻醉状态下,用手法松解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,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。但手法松解难度较大,不同的手法可能效果不同,且手法松解存在骨折、关节脱位、肩袖损伤、臂丛神经损伤、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,因此,这种治疗方法需慎用。②手术松解,包括开放手术和关节镜微创手术。随着近年来关节镜微创手术技术和设备的进步,关节镜松解逐渐成为治疗“肩周炎”关节僵硬的重要手段,甚至可以作为门诊手术完成。 关节镜下肩周炎松解术主要包括切除肩袖间隙内发炎的滑膜,松解肩上韧带、喙肱韧带及前关节囊,松解肩胛下肌腱,分离肩关节以下关节囊。术后对缓解肩周炎疼痛、恢复关节活动度有显著效果。对于重视生活质量、希望缩短自然愈合过程或保守治疗无效的肩周炎患者,关节镜下松解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。
功能锻炼
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服用止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,停药后多数会复发。但利正消痛贴不仅能快速止痛,对骨修复也有明显效果。手术松解术后易发生粘连,因此使用中药被认为是最佳选择,如果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,预后相当好。
下面就“八段锦”运动防治肩周炎的介绍,供患者参考:
建议患者,以上八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,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交替练习,每天3-5次即可。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即可,次数不限。只要坚持,对肩周炎的防治大有裨益。
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、肌腱、滑囊、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。炎症造成关节内外粘连,从而影响肩关节活动。其病理特点是广泛性,即广泛疼痛、广泛功能受限、广泛压痛。肩周炎全称肩周炎。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。中医认为,肩周炎是风寒湿邪侵袭肩周筋脉所致的慢性病。内因营卫虚弱,筋骨无力,外邪趁机而入,损伤肩周筋脉,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疼痛。若劳累过度、血瘀气滞均可导致肩周疼痛。 肩部疼痛若长期不愈,则筋脉失濡养,肩部肌肉便会萎缩,关节僵硬。
运动疗法
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肩周炎患者运动疗法:徒手体操:做肩关节三个轴向运动,以健肢带动患肢做各种运动。
器械体操:用体操棒、哑铃、吊环、滑轮、肩梯、拉力器、肩关节综合训练器等进行锻炼。注意事项: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锻炼,因为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或加重肌肉痉挛,从而影响功能恢复。每次活动都不应导致疼痛加剧。否则,表明活动过度或有新的损伤,应随时调整运动量。
悬垂摆动练习:身体前倾,放松肩关节周围的肌腱,然后做内外、前后、绕臂摆动练习,逐渐加大幅度,直至手指肿胀或麻木。此时记录摆动时间,然后挺直腰部稍事休息放松,再做负重(1-2公斤)悬垂摆动,做前后、内外、绕臂摆动(30-50次)等量、等时间,以不引起疼痛或诱发肌肉痉挛为最佳。也可俯卧位做,即将患肩悬垂于床外,然后做放松摆动或重物摆动练习。
穴位按摩及被动运动:肩部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痉挛,松解关节粘连。按摩结合被动运动可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。
但手法一定要轻柔,避免加重症状。一般先对肩部进行推、揉、滚等手法,使肌肉放松,解除痉挛。然后捏或按压肩井、肩骨峪、肩针、中府、天宗等穴位。用推按法拨筋腱、肱三头肌长头、胸大肌止点。在摇动肩关节的同时,做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轻被动运动,逐渐扩大活动范围,最后以揉、擦等手法结束按摩。
此外,选择合适的保健枕头可以预防和治疗肩周炎。
常用中药方剂
1. 生山楂甘草汤
生山楂50g、桑葚50g、桑枝25g、乌梅25g、白芍20g、土茯苓20g、醋制延胡索20g、郁金15g、桂枝15g、威灵仙15g、醋制香附15g、甘草10g。温水煎服,3天,1个月为一疗程。服药期间,除练功外,停服其他药物或疗法。具有舒筋通络,化瘀散结,止痛消肿,滑润关节的功效。主治:肩周炎。
2、白芍药汤白芍、沙龙各400g,炙马钱子、红花、桃仁、威灵仙各350g,乳香、没药、骨碎补、刺五加皮、防己、葛根、生甘草各150g。将以上药物研成极细末,装入胶囊,每粒含生药0.2g。成人每日3次,每次3粒,温开水送服。半个月为一个疗程。休息3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。主治:肩周炎。
3、黄芪当归汤:黄芪60g,当归20g,桂枝12g,白芍20g,炙甘草16g,大枣10g,威灵仙120g,穿山甲6g,防风12g,蜈蚣2个,生姜10g,羌活12g。日服,水煎服。益胃气,通经络,散寒除湿。主治:肩周炎。寒痛者加川草、乌草各10g;痰湿者加半夏12g、南星10g;久治三角肌萎缩者加马钱子0.3g。可配合局部针刺。
饮食疗法
1.取坠骨蜂30g,酒60g,将坠骨蜂浸泡在酒中5天,分次口服。
2、用老姜1000克,葱500克,甜酒250克,二药捣烂,炒熟敷于痛处。
3、取生姜500克、葱50克、胡椒250克、小茴香100克、白酒150克。先将生姜、葱剁碎捣烂成糊状,小茴香、胡椒捣烂成糊状,再将四味混合在一起,搅匀,放入铁锅内用小火煎熟,加白酒搅匀,装入纱布袋内敷于患处。温度以能忍受为宜,盖上毛巾,再盖上被子,使其出汗为宜。第二天将药袋放入锅内加热,继续使用,不必换药,可在此药袋内加入白酒,每晚一次,坚持治疗,一定有效果。服用1个月即见效,一般需81天。
蛇肉汤:黑蛇肉、胡椒、生姜、食盐,炖汤,用肉汤食用,每日两次。有补虚、祛风散寒的功效。适用于肩周炎晚期及体虚、风湿阻络者。
川乌粥:生川乌头约5g,精米50g,姜汁约10滴,蜂蜜适量。川乌头捣烂,研成极细末。先将精米煮熟,粥将熟时加入川乌粉,小火慢炖。煮熟后加入姜汁、蜂蜜,搅匀,再煮片刻即可。具有散寒祛湿、通关节、温经止痛的功效。适用于风湿、寒邪侵袭所致的肩周炎患者。
白芍桃仁粥:白芍20g,桃仁15g,精米60g。先将白芍用水煮沸取液,约500ml;再将桃仁去皮,捣烂成泥,加水磨汁,去渣;用二味汁与精米煮成稀粥,即可食用。具有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之功效,适用于肩周炎后期血瘀经络不通患者。
桑枝鸡汤:老桑枝60克,老母鸡1只,盐少许。将桑枝切成小块,与鸡同煮至汤浓,加盐调味,饮汤食肉。具有祛风湿、通经络、益气养血之功效,适用于慢性肩周炎及体虚风湿阻络者。
防范措施
1、加强体育锻炼是防治肩周炎的有效方法,但坚持很重要,如果不坚持锻炼和康复治疗,肩关节很难恢复正常功能。
2、营养不良导致体质虚弱,常引发肩周炎。如果营养充足,运动适当,肩周炎往往可以不需用药而痊愈。
3、寒冷往往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。因此,为了预防肩周炎,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防寒,避免肩膀受凉。一旦感冒,应及时就医,避免延误治疗。
4、加强肩关节肌肉的锻炼,可以预防和延缓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。据调查,肩关节肌肉发达、力量强的人,肩周炎发作的概率下降了80%。因此,锻炼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,对肩周炎的治疗和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建议肩周炎患者使用我国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“止痛睡垫”。止痛睡垫采用的是国家863计划的高科技成果——钕铁硼永磁体,垫子为纳米远红外布。钕铁硼生物高科技磁场,磁场频率与人体自身磁场可以协调一致,不但不会造成人体自身磁场的紊乱,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人体生物电磁能的增强,促进人体经络的通畅,从而达到疏通经络、有效止痛的效果。 在生物磁场作用下,局部血液循环改善,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,加速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,缓解疼痛,同时增加肩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组织血氧交换饱和度,从而加强肩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对肩关节的保护作用,彻底治愈肩周炎。
查看参考资料
炎
炎症的原因
感染
身体因素
高温和低温 放射性物质 紫外线 机械损伤
化学因素
外部因素(强酸、强碱、松节油、芥子气等) 内部因素(代谢物,如尿素)
免疫反应
I 型过敏 II 型过敏 III 型过敏 IV 型过敏 自身免疫性疾病
炎症分类
按时间段
按组织变革
退行性炎症 渗出性炎症(浆液性炎症、纤维素性炎症、化脓性炎症、出血性炎症、坏死性炎症、卡他性炎症) 增生性炎症 特异性炎症(结核、梅毒、麻风、淋巴肉芽肿等)
常见炎症
皮炎、脑炎、角膜炎、结膜炎、中耳炎、鼻炎、牙龈炎、咽炎、扁桃体炎、气管炎、心肌炎、肺炎、胃炎、肝炎、肠炎、结肠炎、阑尾炎、痢疾、前列腺炎、肾炎、子宫内膜炎、宫颈炎、盆腔炎、尿道炎、甲沟炎、关节炎
消炎(药
抗炎药物
非甾体药物
阿司匹林、对乙酰氨基酚、双氯芬酸、吲哚美辛、布洛芬、芬布芬等。
类固醇药物
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,又称糖皮质激素
抗生素
对症治疗
扁桃体炎、肝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急慢性胃炎、肺炎、风疹、阑尾炎、痢疾、溃疡性结肠炎、阴道炎、局部用药、霉菌性阴道炎、尿道炎、气管炎、肾炎、病毒性心肌炎、多发性神经炎、胆囊炎、胰腺炎、肾盂肾炎、胃炎、咽炎、其他抗菌消炎药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inawxsd.com/html/tiyuwenda/4686.html